当前位置:东方论坛|地方论坛大全  ›  山东 订阅RssFeed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是由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举办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始建于2005年,前身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学校于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并于2019年5月更名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之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践行“脚踏实地、放眼世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市校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各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目前学校是“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日照市外向型经济研究发展基地”“日照市外语与外宣研究基地”“日照市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等100余项荣誉。 学校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目前占地约68.2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约39.6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386.87万元,纸质图书141.5万册;专任教师719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62人,“双师型”教师261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聘有各级各类首席技师、技术能手26人;建有“日照市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声传译、数字媒体等115个实验实训室;有大连商品交易所、山东五征集团、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20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现有经济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61个专业,其中有职业本科专业14个。拥有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3门,参与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项目1项、国家级2项。截止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在长期的探索与积累中,学校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一是加强了党建与思政工作。加强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抓牢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校即成立了校党委,历任党委书记均由日照市委委派,设有专职副书记;推动校党委、董事会、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参与关键事项的决策与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党委委员联系二级学院、中层党员干部联系班级、教工党员联系宿舍三级联系制度,持续开展“凝聚力工程”“先锋工程”“阵地工程”三大工程,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把关定向。 党建工作全方位加强,促进了思政工作水平的提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日照市第一家高校党外知识份子联谊会,加强教师思政工作;以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以“专业育人”为核心,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实施办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构建了“一二三四六”育人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搭建社区公寓和社会实践“二个平台”,依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三支队伍”,拓宽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个渠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安全保卫、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六进公寓”。以此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构建校内上下联动、各环节多方协同,校内校外结合的育人格局。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效果明显,先后涌现出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李伟、救人英雄梁永田、日照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马广振、蒋旭浩、贾集锋等先进典型。 二是形成了“外语+职业、专业+外语、理论+实践、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着眼于培养“会一门外语、掌握一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外语+职业、专业+外语、理论+实践、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外语类专业根据职业面向,设置职业方向课程,提高职业能力;非外语类专业根据岗位特点,加大专业外语课程开设力度,强化外语能力。二是各专业对接职业岗位(群),推动课证融合,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练好专业技术,掌握拓展技术,提升技术技能。三是围绕应用外语类、经贸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强化专业交叉融合,培育、打造“外语+技术”的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推行了“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了“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精讲”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多练”专业技能,坚持学为基础、用为关键,构建公共技术技能、专业技术技能板块和拓展技术技能三大板块课程体系,大力实施“三教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提高学生的跨专业能力。近年来,学生有1100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103人次,省级特等奖、一等奖170人次。 四是畅通了“三引三送”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坚持“三引三送”国际化办学道路,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留学生,送学生国外留学、送学生国外就业、送教师境外进修;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与韩国仁德大学等11所高校发起成立“AU+亚洲大学联盟”,与105所境外高校结为姊妹学校,开展专科“2+2”“3+1”、本科“2+2”“4+2”等办学项目。近三年累计引进高层次外教210人次、“海归”人员91人,培养国外留学生420名;累计输送1116名学生国外深造,400余名学生国外就业,108名教师境外培训,有力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五是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紧密对接山东省和日照市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对接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强化建设以商务英语为核心的外语类专业群和以电子商务、国际经贸为核心的经贸类专业群;对接信息技术、康养、精品旅游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以旅游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旅游类专业群和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与发展专业群;对接日照黑陶、剪纸、绿茶等特色产业,与日照“广云黑陶研究院”等共建艺术设计专业群。同时,对接日照油气仓储与交易产业,筹办石化自动化专业;筹建院士工作站,面向消防、气象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无人机产品应用及服务。 在根据日照产业需求优化设置专业的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实施“一二三”建设工程,即每个学院依托优势专业(群)举办一个产业学院,建设两个品牌特色专业和三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山东展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慧建筑产业学院”,整合建筑工程、网络、软件等现有专业,开设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培养智慧建筑专业技术人才;与山东蓝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依托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现有专业共建“电商设计产业学院”,培养专业电商设计专业人才。 六是践行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学校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一是广泛开展应用研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日照外向型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等机构。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2017年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建产业培训基地(该所在全国设立的唯一一所),截至目前到学校接受免费培训的金融类企业达220余家650余人次;依托电商物流专业群及“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为企业免费培训500余人次;依托外语各专业,先后为日照五征集团、日照港集团等企业开展外语培训600余人次,为日照市委市政府、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和中澳经贸论坛等提供翻译服务百余次。 升本以来,学校紧紧围绕“产教融合”“市校融合”,深度融入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和“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成立了市校融合领导小组,统筹开展市校融合工作。与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日照市金融学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培养高层次金融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日照市第三方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社会化服务项目提供数据分析与管理服务,助推日照城市建设;与岚山区碑廓镇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发挥学校人才、技术优势与碑廓镇的资源、产业优势,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当前,山东省和日照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前。学校将以“乘风破浪”的敢闯、敢创、敢当的勇气和魄力,紧紧抓住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的宝贵契机,永葆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探索走一条职业本科学校特色化、差异化的“以质图强”之路,为国家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
    www.sdflc.com - 2022-11-25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专科院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在长达69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www.hzmc.edu.cn - 2021-12-14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办畜牧兽医类普通高等学校,1955年建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 全国最大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座落在美丽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中心,与市委、市政府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占地2800亩,分两个校区和两个独立设置的教学实训区,校园环境幽雅,人文环境得天独厚。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留学生42人,畜牧兽医类在校生数量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基地。 65年来,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继承发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敏行、允智允能”校训和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现代农牧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服务,建设国内领先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教学、科研、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建设创业型大学。近年来,学院坚持“一二三四五”内涵发展思路,实施以普通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校办产业为两翼带动全局的发展战略,夯实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三个基础,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教学质量、文化育人、百县千企万户四大工程,强化党建、思政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人事分配、资金管理五项保障,努力创建办学理念先进、育人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优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十三五”时期,学院确立了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和国内领先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档次,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提升现代大学治理水平。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120多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生殖学专家刘以训任学院名誉院长。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60多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鸢都学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高职院校教学名师7人,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先进工作者等30多人。近3年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02人次。北京大北农集团设立“奖教金”。 专业特色鲜明。设有动物科技系、动物医学系、宠物科技系、食品与药品科技系、经济贸易系、农牧工程与智能化系、基础教学部等六系一部。开设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工程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宠物临床诊疗技术、饲料与动物营养、水产养殖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动物药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互联网金融等专业。专业设置科学,行业特色鲜明。4个专业举办“3+2”专本科贯通培养班。 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有畜牧兽医、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饲料与动物营养、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等8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畜牧兽医为优势、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以经济贸易等为新增长点的专业结构。建有《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动物药理与毒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繁殖》《牛羊病防治》等2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2014年,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学、实训条件完备、设施先进。拥有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教学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近80万册;建有各专业学科实验实训室130多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潍坊市重点实验室5个、潍坊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建有动物医院、动物疾病检测中心、饲料厂、GMP标准兽药厂、畜产食品加工实训工场和畜牧科技示范园等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达到了有专业就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水平。与国内外500多家畜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业内龙头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290余处。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山东省畜牧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众多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台湾)派斯德、(北京)大北农、(山东)金牌、(山东)百德、(山东)金铸基、(南京)仕必得、新希望六和、“益生股份齐鲁牧业报社”、(法国)皇家、(山东)鲁港福友、鲁牧工商、(山东)天成、(广东)温氏等奖助学金。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风严谨,学风端正,学生管理严格,校园文化厚重。坚持“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突出抓好实践教学,“教、学、做”融于一体,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职业资格获证率达100%。2009—201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五连冠。 毕业就业供不应求。学院举办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选会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畜牧兽医类就业市场,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有五百多家用人单位云集学院招聘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数是毕业生数量的5倍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供不应求良好态势。毕业生素以“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作风过硬”而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毕业生创业率居全国前列。倡导以创业促就业,努力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发挥创业明星校友的示范作用,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山东省创业大赛金奖、银奖等。毕业生创业率达10%,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大批资产数百万至数十亿元的企业家校友。先后评选表彰了数百名创业明星校友。 在遍布全国的毕业生中,众多校友已成为国家级、省市级龙头企业的领军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济宁绿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玲,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立余,“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功勋人物”、临朐县奶牛协会会长秦贞福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近年毕业生创业更是蔚然成风、蓬勃发展。3名毕业生荣获“首届全国高职教育毕业生百名就业创业之星”称号。8名毕业生荣登中国80后大学生创富榜,学院被评为创富榜富豪毕业院校前20强,是其中惟一的高职学院。 对外交流广泛。与韩国天安莲庵大学、英国沃立克郡农业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农业食品技术学院、法国阿尔福国立兽医学校、荷兰PTC、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派出200余名教师到德国、美国、韩国等十几个国家访问学习,派出学生研修。 被誉为行业发展引擎。65年来,学院立足行业,面向市场,为国家培养畜牧兽医等专业人才近10万名。同时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实施“百县千企万户服务工程”,开展科技服务万里行等系列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每年创造的社会效益数以亿计,为学院所在地潍坊市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市、为山东成为全国第一畜牧大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林牧渔类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育人机制、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赢得了上级首肯和社会广泛赞誉。2014年,新华社刊发通讯《一所学校是如何成为一个行业发展引擎的》,对我院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多次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宣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全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最受新农村信赖的学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省级文明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最具品牌美誉度学校、山东内涵建设最具影响力高职品牌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20.03)
    www.sdmy.edu.cn - 2023-03-02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泰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2016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验收并获优秀等级,成功入选全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校,成为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泰安市第一公共实训中心、泰安创业大学落户学院。 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学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重建千年泰山书院,“学院+书院”书院式育人模式,在国内同类院校开创先河。 学院坐落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具有五岳之首美誉的泰山脚下,背依泰山观光大道---环山路,毗邻方特欢乐世界、封禅大典旅游区。依山傍城,交通便利。校园与泰山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是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校园。 学院占地6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8亿元,有计算机室、数控机床、CAD、CAM、PLC、单片机、玉雕加工中心等实验实训室98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10个, “校中厂” “厂中校”13个,订单培养班17个。学院馆藏图书60万册,各类期刊2000余种,电子图书容量1950G。 设有机电、汽电、财经、建筑、生物、信息、工美、旅游、国际交流等9个院系;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省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特色专业12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 现有教职工492人,其中专任教师34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04人,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博士180人;“双师型”教师222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十佳杰出青年、省优秀教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功勋教师、市首席技师等38人,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教学名师3人。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 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3项,承担市以上科研课题200多项,其中,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泰山文艺奖1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4年始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两个专业。从2014年9月起,学院每学期选派优秀在校生赴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学习交流,2016年9月,选派留学生到泰国斯巴顿大学学习。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托厚重的泰山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构建融传统文化、泰山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于一体的泰山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培养了大批能吃苦,敢担当的“泰职人”,逐步树立起高职教育的泰山品牌形象。
    www.mtotc.com.cn - 2021-08-31
  • 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源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历经济南铁道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发展时期。2010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职业学院。学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是省内独具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高等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十个教学院部。 建校近7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院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www.sdp.edu.cn - 2022-01-31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2000人。设立有港口学院、海事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了现代物流、港口业务、航海技术等八大专业群、33个专业。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 一、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 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校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立足服务全球全国港航业、服务山东港口一体化、服务国际化的山东港口,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合作办学之路,进一步放大“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 学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二、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港机、港电、港管和港工等涉港专业的办学实力为高职教育领域翘楚,港口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均高居全国榜首。 学校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港口类考评鉴定站,牵头编制了起重装卸机械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国家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多个社会紧缺的国家标准,获批成为青岛市首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三、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 学校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并聘请以许振超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现有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省市级教学名师14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8项,科技进步奖9项。 学校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优势,建成“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为一体化的校内大型港机设备实训基地,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流体装卸工实训基地,建成全国258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 四、多元融合,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学校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发起建立了国内首个“军队人才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基地”,为部队培训官兵超4000人次,获评山东省军民融合重点高校,是省内获此资格的唯一高职院校。 学校建有港口智能技术研究所和港口经济与航运物流研究所,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 五、文化强校,打造港航人才摇篮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文化强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秉承“以德立身,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将港航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注重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www.qdgw.edu.cn - 2022-12-04
  •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山东省泰安市,坐落在泰山风景名胜区,北依驰名中外的东岳泰山,南临五千年文化发祥地大汶河,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 学院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人。现有普通高职、“3+2”本科对口贯通培养、五年制大专、成人本科、试点本科、网络本科等办学层次。设有服装工程与管理系、服装设计与表演系、艺术与设计系、国际贸易系、财经系、旅游系、信息工程系、机电系和基础部等教学机构。学院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调整招生计划,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和联合办学,实现了招生与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民族服装与服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人物形象设计、室内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美术、动漫设计、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41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国际贸易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出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和技能名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3+2” 本科对口贯通培养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群”“现代商务专业群”等被确立为省级品牌专业群。《服装结构设计》《移动电子商务》等几十门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秉承“明德尚能、求实笃行”校训,形成了“自立自强、拼搏奉献”山服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瞄准“双高计划”目标要求,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了一支层次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65%以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占30%以上。学院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的交流,聘请了多位高层次、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执教,并派出多名教师外出讲学。学院承担了山东省、泰安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先后建设了多处大型实训室。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先后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等多项全国全省大型赛事,参加了2018年央视春晚演出、“泰山国际登山节”民族服装展演等大型活动。学院与国内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联想集团、阿里巴巴、万达集团、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如意集团、红领集团、康平纳、泰盈科技、北京友谊宾馆、华东数控等100余家知名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基地或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中兴”“中纺标”“世纪鼎利”“联荷电商”“达内时代科技”“新视觉”等多家企业班,与意大利米兰ACME美术学院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毕业生开辟了进入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创新创业、专升本、出国留学、应征入伍等广阔的成才通道,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积极面向退役士兵、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成绩显著。 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过硬,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色高职院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山东最具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山东省服装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奖”“最受企业欢迎的山东职业技术院校”“全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等称号。
    www.svict.com - 2022-11-18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公办全日制高校: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8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优越的地理环境:学院位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是省级“花园式单位”。一路之隔,就是风景优美的鸢都湖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浪绿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毗邻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 先进的办学思想: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内引外联,虚实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双证书”制度建设,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测评站。强化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财经商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鲜明的专业特色:学院立足行业,服务区域,结合财经商贸类专业特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示范带动其它专业协调发展。学院已拥有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金融管理专业是省教育厅确定的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拥有现代金融服务、会计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资产评估与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4个教育部骨干专业,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审计、市场营销等4个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特色专业,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9个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精品课程32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精品课程6门,教指委精品课程7门,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拥有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电子商务专业立项山东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入选教育部“1+X”证书(智能财税、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试点院校,主持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参与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卓越的师资队伍:学院教师队伍学历、职称、能力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337人,其中省级教学团队5个;4人被评为省部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拥有稳固的外籍教师聘用渠道,常年聘请来自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多名。2007年以来,学院教师进一步加强应用和开发研究,共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226项;承担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重大财经应用研究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408项;为行业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188次;公开发表论文2530余篇;编著教材120余部。 完善的基础设施:学院设施完善,教学、生活条件优越,可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7个教学机构拥有独立教学区,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塑胶田径场、人工草皮足球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及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瑜伽、形体、舞蹈等室内训练场馆,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场馆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学院建有大型超市、洗浴中心,拥有银行自动柜员机,高标准建设智能化校园网;有学生公寓楼7座,公寓内安装自动淋浴、直饮水、洗衣房、吹风机等设备,公寓楼外部安装有电动车充电桩,方便的生活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一流的实训条件:学院建有会计技能实训室、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训室、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厅、建筑模型实训室、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报关报检模拟大厅、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10个,拥有校外实训基地 27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其中,现代物流实训基地成为省内一流的冷链物流教学与科研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潍坊丰华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经贸学院店已成为潍坊市社区样板店。学院牵头组建山东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联盟,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了一批“校中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完善的实训设施,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助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及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深入的境外合作:目前,学院已与英国理启蒙伦敦美国国际大学,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韩国明知大学、嘉泉大学、新罗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日本神户电子专门学校,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泰莱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圣约翰科技大学等24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际间交流频繁。学院与韩国加图立关东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该项目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金融管理、证券与期货、市场营销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上述专业的学生在学院顺利毕业,可申请进入加图立关东大学学习,最短可在一年内取得本科学位。截至目前,共有48名学生赴加图立关东大学就读,首批学生中,已有2人按期毕业,其中1人已获得国内学位认证并就业,另有1人继续攻读硕士。从2014年起与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会计专业联合培养,双方互派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共享教学资源。 多元的社会服务: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引领行业,一网联通,培训先导,技术支持,服务三农”的常态化立体化服务体系。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和“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教育(科研)培训基地”,学院联合企业成立团队,开展社会培训、科研攻关,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潍坊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职院校考点,连续八年承担该项考试组织工作;作为山东省第一、第二届会计核算与信息化应用大赛承办方,制定了山东省会计核算与信息化应用大赛规程和标准,为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 健全的资助体系:学院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教育资助、勤工助学、求职补贴、绿色通道入学、爱心超市、家访慰问等资助形式,全方位关注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确保学生安心学习。 广阔的成才路径: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创业,同时为学生开辟出国深造、学历提升、参军入伍等广阔的成才发展路径。学院现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首批潍坊创业大学教学点、潍坊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办好院系两级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导师队伍,组织模拟演练、项目实战等举措,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根据就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就业创业各得其所。毕业生月收入增长快,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的相关度高,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大,实现了家长、企业、学生三满意。 高度的社会认可:40多年来,学院共向社会输送了各类专业人才8万多人,在省内外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党政、实业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荣获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普通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高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和最具公信力高职院校、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最具专业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办学成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www.sdecu.com - 2021-08-21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利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资源举办的规范化独立学院。学校于2003年3月成立,时称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协议,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建有石大、师专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61.6亩,校舍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298.78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0.09万册、电子图书291万册、电子期刊6.1万余册。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及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70余个。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环境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9351人。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7个教学院,开设29个本科专业及15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教育、管理、艺术、医学8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文理兼备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66人,博士研究生40人。院长刘衍聪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部分专家教授被聘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会图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全国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国家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本科教育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专家。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快速增长,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学计划(火炬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360余项,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建有“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3个东营市重点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青创人才引育计划2项,石油装备设计制造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3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1部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市厅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图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482项,其中一等奖50项,二等奖161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高校机器人大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70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立项88项,省级19项。近三届毕业生683 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346人考取中国科学院、985和211院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2.9%、95.9%、94.8%,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教学管理优势,胜利石油管理局国家大型企业实习实训优势,东营市人民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上,2020年学校位列全国第26位,连续6年居山东省第1位;在2020年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中,学校位居全国独立学院第四位,被评为“A+”最高等级;在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中被授予“5A”的最高等级。 把握新机遇,聚力新启航。学校将继续秉持“规范 创新 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聚焦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建设一所理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为能源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截止至2020年11月)
    www.slcupc.edu.cn - 2022-11-03
  •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于1992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全日制、高标准、高起点、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经济发达的国际化海滨城市——青岛,毗邻胶州湾,处在青岛市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学院总占地面积760余亩,下设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航空服务学院、艺术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英杰学院、影视学院、旅游学院等13个分院和1个中专部,开设了空中乘务、旅游管理、护理、药学、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建筑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56个国家统招专业,19个实践性考核本科专业,20个国际本科专业。现有各类在校生一万五千余人,学院集团下设69家子公司,业务涉及网络科技、金融、教育、文化、租赁、商务服务、汽车维修、旅游和其他业务,辐射整个半岛地区。
    www.qdqs.com - 2021-12-04
共 66 条1234567 ›